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谈到:“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增强
B.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 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D.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近代中日两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维新派提出“和魂洋才”,中国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结果两者一成一败。其根本原因是
A. 学习的文化内容不同
B. 制定的具体目标不同
C. 推行者的社会立场不同
D. 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年法。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 己亥年
B. 辛丑年
C. 庚子年
D. 壬寅年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 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B. 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C. 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
D. 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分封制和郡县制
C. 宗法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治理社会的主张之一。下列思想具有“和谐”特点的是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称王)者,未知有也”
③“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④“制天命而用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