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阐明了《京报》的使命:“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必从政治教育入手,……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

——蔡晓滨《中国报人》

材料二: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晚会上,邵飘萍以其自由民主主义者的心情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整个礼堂里响起一片呜咽声。有的同学捶胸跺足,有的同学大声号啕。……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在《京报》上编发大篇幅的报道,更连续发表评论,敦促当局释放学生.呼吁学生坚持到底,希望工商实业界奋起对外,直到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金华日报>2011年5月lO日《邵飘萍:“一代报人”的救亡图存》

材料三:邵飘萍经历五四运动。……之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后,北京政府开始在北方逮捕革命党人,北京各报对国民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消息都不敢再作报道,《京报》仍在发表“莫斯科特约通讯”,成为北京唯一公开宣传革命、传播马列的重要阵地。

——摘编自胡星寿《身世飘摇雨打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邵飘萍是如何实践《京报》“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的使命?材料中的邵飘萍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邵飘萍在五四运动前后政治取向的变化,并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1)实践:在《京报》上编发相关的报道与评论,表达“释放被捕亇生”“惩办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民意,促成了北洋当局让步。 作用:对五四运动的发起与胜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变化:从自由民主主义者(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 原因:五四运动的影响;西方列强与苏俄对当时中国的不同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邵飘萍个人的救同探索。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阐明了《京报》的使命”可知,邵飘萍在《京报》上发表报道表达了人民的意愿。第二小问,作用,邵飘萍发表的报道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邵飘萍在五四运动前属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后属于共产党人。第二小问原因,邵飘萍主要是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和其自身的努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涉及到外国的纠纷,都被当做事关国家“权利”和“荣誉”的事情,引起轩然大波一个本国公民,不管其品行如何,也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外国遭到侮辱或杀害,立即就会被当做民族英雄而受到本国人民的同情和拥戴,并在全国激起强烈的爱国情绪和对当事国的仇恨。

材料二  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都坚信本国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战争则是执行文化传播的“天意”和“使命”。法国人指责德国文化“粗鲁野蛮”,德国人污蔑法国文化“腐朽堕落”。

材料三  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非与他们自己有同样的名称,讲同样的语言”,”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惟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摘自(美)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请回答:

(1)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极端民族主义的内容有哪些?

(2)分析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下面是清末新政的有关内容,阅读材料。

材料一:1901年到1905年

一、改革官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设商部(后来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练兵处(后来与兵部合并,改为陆军部),又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

二、改革经济,制订商法,陆续公布了《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等。1905年,商部在北京设立劝工陈列所、高等实业学堂,开办户部银行。提倡奖励实业,振兴商务,鼓励私人出资兴办企业、交通,保障工商业者权益和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三、改革教育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

四、改革军制,编练新军。废除武科举。颁布《陆军学堂办法》,令各省建立武备学堂,各主要城市建立军事学堂,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事。

五、改革法律。参照西方各国法律,修改《大清律例》。废除枭首、凌迟、黥面等酷刑。

材料二:1906年到1911年

一、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预备立宪。

二、1908年颁布《钦定完法走纲》,大纲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臣民权利义务”9条

三、1909年,各省咨议局选举。

四、1911年,栽沣任命庆亲王奕助为内阁总理大臣,筹组新内阁。新内阁部院首长共有13名成员,其中满人8名、汉人4名、蒙古人1名,8名满人当中有6人为宗室、1人为觉罗,被当时革命党及立宪派讽刺称为“皇族内阁”,回答问题

(1)材料二较之于材料一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试对清末新政作一简耍评价。

 

 

查看答案

下表是20世纪上半期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40年代太平洋地区却很不太平的表现及对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2)概括四幅图的异同之处及对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一个著名公式“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理解正确的是

A. 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B. 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C. 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D. 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