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朝设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
A. 杜绝三省专权,加强皇权
B. 促进决策的准确性
C. 政务公开,相互监督
D. 发挥民主制作用
中央的管理与决策部门构成了中国古代行政中枢体制。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行政中枢体制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各机构之间权力交叉,互相协作
B. 实现了君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
C. 以服从于中央集权为准则,不断调整
D. 以相权凌驾于其它中央机构告终
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
A. 利于统治阶层吸纳新鲜力量
B. 容易造成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C. 标志着贵族爵位世袭的终结
D. 与科举制的选官原则相悖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规定:“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该规定
A. 开辟了庶族地主参政的新途径
B.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 在当时有助于规范选官制度
D. 改变了世家大族把持官场的局面
“丧服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礼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规定了在丧礼中生者为死者所穿着的服饰规格式样及服丧的期限,进而形成一套严整、系统的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大类丧服为基础的“五服”制度。关于丧服制度说法有误的是
A. 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对祖宗的尊敬
B. 可以体现与死者关系的亲疏
C. 用以维系宗法家族社会的稳定
D. 是周代分封制在丧礼服饰上的体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阐明了《京报》的使命:“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必从政治教育入手,……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
——蔡晓滨《中国报人》
材料二: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晚会上,邵飘萍以其自由民主主义者的心情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整个礼堂里响起一片呜咽声。有的同学捶胸跺足,有的同学大声号啕。……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在《京报》上编发大篇幅的报道,更连续发表评论,敦促当局释放学生.呼吁学生坚持到底,希望工商实业界奋起对外,直到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金华日报>2011年5月lO日《邵飘萍:“一代报人”的救亡图存》
材料三:邵飘萍经历五四运动。……之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后,北京政府开始在北方逮捕革命党人,北京各报对国民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消息都不敢再作报道,《京报》仍在发表“莫斯科特约通讯”,成为北京唯一公开宣传革命、传播马列的重要阵地。
——摘编自胡星寿《身世飘摇雨打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邵飘萍是如何实践《京报》“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的使命?材料中的邵飘萍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邵飘萍在五四运动前后政治取向的变化,并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