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学者彼得罗•彭梵德指出:“尽管‘民族’这个词有着极广泛的含义(包括王国、城邦及最野蛮的部落),然而那些民族均为围绕地中海盆地的文明民族。当时在这些‘万民’之间,共同的起源,古老和频繁的交往,共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早已造成大量的共同习惯和制度。”由此可知
A. 万民法造就了罗马帝国统治
B. 罗马法的发展存在客观基础
C. 罗马扩张是区域文明的诉求
D. 万民法弥合了古老民族差异
下图是1954年邮电部发行的一套邮票中的两枚,分别是第三枚“重型机器厂”、第七枚“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B. 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进行
C. 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D. 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
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局势。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东北从此沦为殖民地
B. 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C. 东北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
D.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1928年,中共《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要求苏维埃各级政府发布通告,告之民众所分得的土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这一转变
A. 标志着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B. 造成了土地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C. 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 意味着党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说明
A. 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
B. 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
C. 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
D. 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
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去童心,便失却真心…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sǒu)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李贽这种思想
A. 批判理学空疏学风
B. 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
C. 挑战孔孟正统权威
D. 源于明朝统治的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