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B. 开元至...

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B. 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

C. 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 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

 

B 【解析】 从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开元天宝年间,老百姓的粮食多少年都吃不完;从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天宝五年粮食价格非常便宜,说明粮食供应比较充足;从第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开元全盛之时,公私仓库都非常充实。因此从三则材料都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开元至天宝年间农业的繁荣,故选B项。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从材料看不出来,故A排除;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C错误;安史之乱显然破坏了农业,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节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A. 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 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 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 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

B. “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

C. 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

D. 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他少年有才名,史藉称“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副使。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族相聚吃喝,“多者匝月不止”。置办一次,“而中人之亏去半矣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以军兴论供输,則大名与真定等”,极不平等。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邵阳。在任期间他“为纠劾贪讥,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晨,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盛,坤维不宁”。张居正的妻弟导江陵今,王世负“论奏不少贷”。万历十五年(15S7年),王世贞辞官回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世贞的为官品质。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美国面临着来自欧、亚两方面的威胁。罗斯福和军方首脑都看到旧有的只针对日本的“橙色”战争计划已不迨用。1939年,联合委员促使计划人员们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彩虹”计划。这组计划不同于过去的针对单个敌人,在一个地区,而美国又没有盟友的情况下作战的单色彩计划,而是一组针对一个以上的敌人,在一个以上的地区,并考虑到获得其他民主国家援助的情况下作战的多色彩计划。它由四个计划组成……战局的发展使罗斯福釆取积极的措施去援助被国的英帝国,也使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欧洲与大西洋的战争。与此同时,以大平洋为战略重的“橙色”计划也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美囚先后制定了多个版本的“彩虹”计划,前3个版本更多地体现了“橙色”计划的特点,都被放弃,最终选定了“彩虹”4号计划。至此,“橙色”计划走完了它的全程。

——摘编自徐蓝《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美国的对日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转变所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全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子产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样就不怕长官了,反而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敗贿略到处泛滥,郑国也会因此而完蛋。子产给叔向回了一封信,表示要坚定不移公布法律。结果呢?犯罪案件减少了。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可是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对。孔子说,晋国大概因此要灭亡了。人民知道了法律,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族脸色,怎么能显出资族的尊责?

——马立诚《子产铸刑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铸刑鼎”改革的实质及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