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I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中国棉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成反比
B. 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的诞生
C. 外国棉布在华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
D. 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
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口《明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册付天下……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明代这一做法
A. 加强了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
B. 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
C. 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D. 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
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B. 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
C. 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 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
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节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A. 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 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 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 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
B. “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
C. 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
D. 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他少年有才名,史藉称“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副使。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族相聚吃喝,“多者匝月不止”。置办一次,“而中人之亏去半矣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以军兴论供输,則大名与真定等”,极不平等。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邵阳。在任期间他“为纠劾贪讥,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晨,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盛,坤维不宁”。张居正的妻弟导江陵今,王世负“论奏不少贷”。万历十五年(15S7年),王世贞辞官回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世贞的为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