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呈,参议院表决一致举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对于中国版的“光楽革命”理解错误的是
A. 与英国“光荣革命”的形式相同
B. 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C. 充分暴露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法律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革命,两者均属“共和革命”性质,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这一观点
A. 建立了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
B. 指出了中俄革命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C. 客观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影响
D. 准确评价了俄国二月革命的意义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外国人“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导致的严重后果是
A. 列强结成侵华同盟
B. 救亡运动的彻底失败
C. 留学风潮日益泛滥
D. 政府的角色完全转变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子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 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 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與论支持
C. 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 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下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示意图。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木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这说明
A.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B. 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D.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件事己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国王任命首相领导内阁
C. 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D.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