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出现,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上体地位。儒、释、道的分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由此可见,宋明理学
A. 使中国思想发展到成熟时期
B. 极大地推动传统儒学的发展
C. 涵盖了儒、释、道三派思想
D. 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体
下图是某教师对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做出的脉络图。其中③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仁政民本思想备受重视
B. 焚书坑儒受到沉重打击
C. 三教融合趋势不断强化
D. 三教并立丧失正统地位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道:“唯天之施而施其时,法天之命而循诸人,法天之数以起事,治天之道而出法。”据材料判断,董仲舒意在
A. 宣扬君权神授
B. 解释天人感应
C. 劝君主行仁政
D. 强调教化民众
韩非子认为人类利益的需要尤其是私利乃是推动历史转变的原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的历史观
A. 正确阐述了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源
B. 体现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
C. 有利于民众摆脱儒家思想的東缚
D. 揭示了道德败坏任性堕落的现实
约翰·霍布森认为,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的形成间接地受到了中国某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这里的“中国某一传统思想”指的是
A. 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
B. 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
C. 道家的无为而冶思想
D. 墨家的节俭苦行思想
商代对神灵的敬畏是空前绝后的,周朝逐步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战国荀子主张“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A. 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统治
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 统治者重视天人关系旨在教化百姓
D.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