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 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 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 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 分散宰相权力
B. 加强皇权
C. 加强军事实力
D. 增加财政收入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 汉长安 B. 唐长安
C. 宋汴梁 D. 元大都
(题文)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 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