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认为“亚墨利加一土(美洲),孤悬宇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认为“亚墨利加一土(美洲),孤悬宇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由此可见《海国图志》

A. 摆脱了“中体西用”的影响

B. 内容与西方的政治体制无关

C. 传播了世界历史地理新知识

D. 准确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

 

C 【解析】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记载的是新航路开辟、美洲大陆被欧洲人发现,尽管不是非常准确,但传播了世界历史地理新知识。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魏源对“中体西用”的态度,排除A项;《海国图志》涉及西方的政治体制,排除B项;材料中的“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表明记述并非准确,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及时应对紧急军事行动,在距离皇帝寝宫仅50米处设立一个机构,选择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听差,而且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该机构人员精干,只能“跪奏笔录”。该机构的设置

A. 适应了皇帝集权的需要

B. 完善了中枢权力体系

C. 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

D. 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查看答案

据记载,虽然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就发明了水排冶铁,但当时仍以人力(排)或畜力(马排)冶铁为主,甚至到唐代以后更是无其实用性记载。这主要是因为

A. 官营方式导致了技术的失传

B. 民间冶铁无力承担建造费用

C. 水排应用对水力的需求较高

D. 水排冶铁难以提高生产效率

 

查看答案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汉字的产生时期,即汉字甲骨文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这是因为甲骨文

A. 发挥了信息记录的功能

B. 具备了书法的基本要素

C. 给后世书体创造以借鉴

D. 出现时间早于其他书体

 

查看答案

荀子主张:“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这说明荀子

A. 倡导礼仪治国

B. 主张礼法并施

C. 强调严刑峻法

D. 提倡修身齐家

 

查看答案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3)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