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认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由此可知,汪叔棣认为
A.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 九一八事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 二战开端于1931年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朝遗臣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半岛北部,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即“箕氏朝鲜国”。与“箕氏朝鲜国”建立最为类似的是
A. 周公长子伯禽建立的鲁
B. 功臣姜尚建立的齐
C. 微子建立的宋
D. 召公之子受封于燕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 甲午战争
B. 黄海海战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反割台斗争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下列对相关史料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B. 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 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 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 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 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C.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 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