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中记载:“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鞲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这反映出,《墨子》
A. 倡导手工业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
B. 蕴含有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C. 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D. 反对政府干预百姓日常生产生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中图甲,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材料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选取了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主题1)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间: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据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主题2)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下图是日本部分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采用的一幅日本军人1937年12月在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
(3)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年日军拍摄这幅照片的意图。谈谈你对日本部分中小学教科书采用这幅照片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
材料二: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有何弊端?
材料三: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唐朝、宋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材料四: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的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4)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集权制度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后世的史学家们发现,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像和坤、李鸿章等,学者们查找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往往认为他们并非定论中那么不堪,亦有‘不得不为之’的理由。这说明
A. 评价历史人物没有什么客观标准
B. 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
C. 对历史人物评价不应该有定论
D. 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下面是历史漫画《日本的今昔》,漫画所反映的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 1931年9月,日本全面侵华
B.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 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
D. 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某晚清名将曾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而饱受争议,后来在远征边疆的过程中而威镇天下,有人曾作诗盛赞他:“湘湖名将远征忙,缓进急战定新疆,合力智取阿古柏,名垂青史万世扬。”据此判断该名将最有可能是
A. 李鸿章
B. 邓世昌
C. 左宗棠
D. 邱逢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