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经济改革采用渐进式改革方式使改革获得成功,这是世界公认的。金融改革在中国渐进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支持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转变,标志着金融领域开始了体制内的制度创新。作为专业银行商业化的配套措施,还提出了分离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并完整地提出同企业一样的“四自”方针。此后,国家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
《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按美国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模式对信贷资产进行了清理与划分,对历史遗留的不良债务进行了剥离,为商业银行的规范经营以及与国际接轨创造了条件。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金融改革是对原有的金融体制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突出表现在:1994年中国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将原来的四大国家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并成立了货币政策委员会,增强了货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基本形成了中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初步建立了“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金融市场体系,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摘编自钟瑛《稳中求进的步伐:中国金融渐进式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2年后中国金融改革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后中国金融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狄更斯(1812~1870)英国著名作家。其作品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1854年,发表《艰难时世》(Hard Times),本书的背景是当时英国社会的劳资关系非常紧张。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教育家”葛雷硬,这个退休的五金商人只相信事实,认为人生只不过是隔着柜台的现金交易。他以这种“事实哲学”来教育学生和自己的儿女,结果儿子成为强盗,女儿因内心空虚差点精神崩溃,这时葛雷硬才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作者通过这一情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功利主义,与此同时,他还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摘编自柳呜九《世界文学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曲礼》中记载,“父母在,无私财。”家庭成员不能占有个人财产,家庭财产实际上就成为家族财产,由家长或家长制定的人来管理。在尊亲属均亡,大家庭无法维系的情况下发生的遗产继承问题,汉代时,财产继承首次确立诸子均分的原则,并被后世唐、明等朝沿用。唐律规定:已嫁出的女儿没有继承权,但未出嫁的女儿还有继承权,只是数额相对减少;无子的户绝之家,出嫁的女儿还享有财产继承权。宋代,户绝家庭中只有在室女,女可得家产的之三;只有出嫁女,则只能继承财产的之一,其余没入官府;寡妇对其亡夫的财产,没有典卖、转让、挟带改嫁、随嫁归宗的处分权。
——摘编自纪建辉<中国古代普通女性财产继承法律地位的变迁与启示》
材料二 盛宣怀(1844~1916),号称清末首富,因创办众多实业而在中国近代化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28年,其女盛爱颐依据民国后法律上关于男女平等的条款,以及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中的有关条款,认为未嫁女子应有与其同胞兄弟同等继承财产权,将其兄弟侄子告上法庭,要求平均分配父母遗产,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轰动。法庭认为盛爱颐享有与她的兄弟和侄子一样平等继承遗产的权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起女儿赢得继承权的案例。
——摘编自王子安《中国首起女儿赢得继承权案例》
材料三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修正案表明我国在宪法中首次明确私有财产权的地位,确立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摘编自《论私有财产权的入宪过程背景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第一起女儿赢得财产继承权案例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私有财产权入宪的历史意义。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道:“‘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这一记述旨在
A. 强调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力量的产生
B. 说明“冷战”的结束推动了国际关系的嬗变
C. 揭示当代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源是权力的重组
D. 指出当今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下图呈现了人类工业革命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时间进度和复杂程度。这反映了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
A. 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B. 经济思想转变推动了各国工业化发展
C. 工业革命引发生产方式革新
D.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因
18世纪80年代,不管签署的是《邦联条例》还是《联邦宪法》,美国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精英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政体,而是建立一个最有利于保护私人利益,以及最便于统治的政府形式。《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的转变过程,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 选择宪法和政体的观念基本不变
B. 希望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C. 力图确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体制
D. 坚持奉行妥协机制和实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