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权……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这说明西周时期
A.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 同姓诸侯国享有政治特权
C. 最高统治者尚未高度集权
D. 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
(2)材料二中“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指的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1708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绘制中国地图,后用10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这样一个重要成果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社会上根本看不见,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超过中国人。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讲故事·中国科技为什么落伍》
材料三 中国要强盛、中华民族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研发开始由跟跑转向并行、领跑,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高科技产业等全面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8日第7版)
(1)材料一中的两项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蠢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1)材料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主张?他认为一个“智慧的人”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关于“教皇建造教堂”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该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 后世君主“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人的文章中反复说明了: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孔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4)综合所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传统文化?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按类别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A.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
C. 刘小涛口述《我在且末的日子》
D.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