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 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 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相当限制,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材料主要说明
A. 希腊城邦民主衰落的原因
B. 罗马帝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C. 希腊城邦比罗马帝国更具独立性和民主性
D. 罗马帝国比希腊城邦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
大致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禹贡》是了解我国古代史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该书特别推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A. 恢复夏朝传统等复古思潮影响较大
B. 国家的统一日益成为政治现实
C. 地方割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
D. 开始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嘉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中《简明儒学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有关秦始皇的记述有何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后,美国要求向外扩张的呼声甚嚣尘上,鼓吹扩张的“理论”应运而生。19世纪末美国海军少将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了“海权论”马汉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够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动,控制的程度决定着繁荣的程度。海权的掌握有赖于一支强大的海军。马汉还认为,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要确保本国商船在世界各地自由贸易,或在利益发生冲突时摧毁对方海上力量,就必须在适当地点建立海军基地:要么依赖军事力量直接控制那些军事要冲;要么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是宗主国在海外支撑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
——摘编自李仲元《马汉的海权理论述评》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于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的海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马汉的海权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保健药社和卫生合作社,是抗战后在陕甘宁边区先后出现的医疗卫生组织机构。它们采取合股合办经营或民办公助的形式,为边区群众提供送医上门、看病免费、药价低廉的医疗服务……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合作医疗的雏形。1950年前后,东北各省率先自发采用合作制和群众集资的办法兴办基层卫生组织。1952年底,全国大部分乡村组织个体开业医生组建了联合诊所,为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1955年,山西、河南、贵州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合作社自发组织的保健站和医疗站。它们基本是在乡政府领导下,以自愿为原则,每个农民缴纳几角钱保健费,便可享受免费预防保健及免收挂号费、出诊费、注射费的服务。到1956年底,这些省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医务人员约10万人。1960年,中共中央充分肯定了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随后,卫生部组织大批卫生技术人员下乡,培养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广泛建立合作医疗学习范本。6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到20%—30%,到70年代末,全国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摘编自姚力《中国共产党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与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