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董仲舒却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两者观点中的“道”
A. 前者指自然,后者指伦理
B. 都具有消极避世的想法
C. 其本质都相同
D. 指的都是自然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可见,先秦时期的三家思想
A. 君民关系方面没有区别
B. 都主张开明君主治国
C. 都把育人的道理摆在首位
D. 都体现出正身修心的特点
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撷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这表明当时
A. 宅第逾制现象明显
B. 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变
C. 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
D. 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 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 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相当限制,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材料主要说明
A. 希腊城邦民主衰落的原因
B. 罗马帝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C. 希腊城邦比罗马帝国更具独立性和民主性
D. 罗马帝国比希腊城邦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
大致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禹贡》是了解我国古代史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该书特别推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A. 恢复夏朝传统等复古思潮影响较大
B. 国家的统一日益成为政治现实
C. 地方割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
D. 开始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