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A. 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 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C. 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 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 【解析】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是国家从整体上对经济进行的调节控制。由两次比较可知,对经济的干预和减少干预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保障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故B正确;减少经济危机的损失不是其根本出发点,故A错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缓解危机的措施,故C错误;缓和社会矛盾是其出发点,但不是根本出发点,根本出发点都是保障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认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的灭亡的。”下面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 巴黎公社的失败

B. 俄国二月革命的失败

C. 辛亥革命的失败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虽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人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材料认为

A. 提倡“中体”是为引进“西用”减少阻力

B. 托名“中体”,实推“西用”

C. 名为“中体”,实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以“西”补“中”,中西交融

 

查看答案

唐监察机关御史台与刑部(司法行政机构)大理寺(最高审判机构),合成三司。每遇重大案件,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三司推事”。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司法公正

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降低了行政效能

 

查看答案

“门阀士族”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盛,武则天后一撅不振。影响其衰亡的主要因素是

A. 选官制度的变革

B. 官僚机构的调整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儒家思想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A. 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B. 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 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D. 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