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再次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来摆脱国际混乱局面,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二战后能体现摆脱国际混乱局面、避免战争发生的方法是
A.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C.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
D. 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0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和科技事实上停滞不前,造成了渐增的贸易逆差。相反,欧洲大陆上的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却从日益扩大的市场和对科技的大力投资中获得了生产优势,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这说明
A. 共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B. 英国的世界经济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失衡
D. 英国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吸收缓慢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在论述对资产阶级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时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下列做法中体现这一理论内涵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
B. 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C. 赫鲁晓夫开始推行经济改革
D. 戈尔巴乔夫建立家庭农场
18世纪,由于商业和工业扩张以及城镇化,英国的许多人口从南部迁移到中部,市镇席位分配的不平等状况愈加突出。国会改革组织在民间出现,呼吁政府肃清选举中的不正当行为,重新分配选区票数,对获得选举权所需的财产资格作出统一规定。这些情况说明
A.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社会问题没有解决
B. 英国社会推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C. 英国社会对工业资产阶级政权的不满
D. 民众要求推行普选,参与国家管理
俄罗斯存留的一份历史文献中写道:“执政的共产党完全脱离群众,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只有靠全体工人的努力和决心,才能给祖国提供面包和燃料,才能让人们穿上衣服和皮靴,才能使共和国摆脱困境。”文献中针对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
C. 赫鲁晓夫的工业改革
D.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A. 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 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C. 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 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