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真正深入人心。“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深入人心的历史背景是
A. 维新思想的传播
B.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危机与救亡交织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清政府
A. 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B. 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
C. 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D. 改变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 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 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C. 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D. 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A. 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 科技成果主要服务农业生产
C.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 科举制度推动科技迅速发展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质疑:“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其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
A. 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
B. 唐代柜坊和飞钱的问世
C. 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
D. 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封制渐趋衰落
B. 宗族姻亲维护王畿的稳定
C. 宗族凝聚力增强
D. 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