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
A. 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
B.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 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施琅为郑芝龙、郑成功部将,降清后任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反对清政府的迁界禁海政策,指出这一政策不合于“天下一统”,又影响财政收入,应尽快“讨平台湾”,“百姓得享升平,国家获增饷税”。施琅上任以后,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选拔将领,全心筹措征台计划。他于康熙22年(1683年)6月中旬,率清军大举进政,很快占领澎湖,一部分郑军官兵投降,郑氏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眼于做争取郑氏及其军队的工作。他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同意他的招抚政策。施琅在澎湖“抚绥地方,人民乐业,鸡犬不惊”,使得台湾、澎湖军民“莫不感泣,愿内向”。结果,清军不费兵卒地抵达台湾。从此台湾成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
——据王宏志《略论爱国将领施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能主持完成统一台湾大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施琅的历史功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莱特湾海战,涉及13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二战史上最为壮观,美日双方投入海上作战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美英盟军必攻,日军必守的要点。盟军意想夺取莱特湾做跳板,由南至北,直接攻击日本本土。莱特湾一旦失守,日本在东南亚的战争资源区丢失,通往海外的路线被切断,日本等于坐以待毙。为了阻挡盟军,日本筹划了“捷号”作战方案“捷1号”“捷2号”“捷3号”“捷4号”四个作战计划分别保卫菲律宾、台湾,琉球群岛、日本本土。日本绞尽脑汁,招招出奇,拿航母做诱饵,出动神风特攻队,最终也没有逃脱水上兵力彻底覆没的命运。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大海战,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这场海战消灭了日本的海军力量,除了陆上基地的飞机外,日本海军几乎已不存在了,美军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
——摘自《探索·发现》中的《百年航母莱特湾大海战》
(1)根据材料,概括莱特湾的战略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莱特湾海战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顺治元年(1644年)定“开垦荒地条例”,规定凡州县卫所荒地给流民及官兵屯种,有主者令原主开垦,3年起科。在顺治六年(1649年),又规定;“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耕至6年之后,有司官亲察成熟田数,抚按勘实,凑请幸旨,方议征收钱粮。其六年以前,不许开,不许分好敛派差徭。”即凡垦荒者,垦田归己所有,6年之内不征赋差徭。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颁布了垦荒的劝惩条例,内容为:“督、抚官员,1年内主持开垦2000顷以上者,纪录;6000顷以上者发给印照,定为永业。”同时还规定:“若开垦不实,及开过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摘编自《清初的土地政策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顺治帝时鼓励垦荒政策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顺治帝时鼓励垦荒政策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示意图
根据材料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的“三世进化论”是在龚自珍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把“三世”解释成为历史不断前进的运动,打着孔子的旗号建立了他的进化论思想。首先他肯定社会是变异进化的,由野蛮向文明,由低级向高级,历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即所谓“始于粗粝而后致精华”,进化的轨道是由据乱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或大同世,大同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乐世界。与这三个进化阶段相适应的是一个政治不断发展的过程,即政治上也是由君主专制而发展到立宪君主制,最后发展到共和制。而这种进化论必然是渐进的,只能沿着三个发展阶段循序渐进,不能跳跃前进,不能突变飞跃。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原因是“民生”的发展,“民生”即指人类求生存的问题,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人类为了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为了实现求生存的愿望,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不断地改造环境和征服自然,从而必然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正是在这种求生存的动力推动下,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远古洪荒时期、渔猎时代、游牧时代以及工商时代。
——据张前《浅论进化论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进化论思想的特点并对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原则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孙中山进化论思想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