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近代部分年份中日两国生丝出口统计图(单位:公担)。它反映了 A. 中日两国...

下面是近代部分年份中日两国生丝出口统计图(单位:公担)。它反映了

A. 中日两国贸易关系的加强

B. 中国生丝出口增幅高于日本

C. 中日生丝竞争力的增强

D. 中日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

 

D 【解析】 观察图表发现,中日两国从1870年到1895年的时段内生丝出口额都有所增长,联系两国的具体国情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打击下逐渐解体,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日本则处于明治维新时期,生产力提高,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数据是中国、日本两国生丝出口额,不是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情况,排除;B项,从材料所给的图表中不能判断中国、日本的生丝出口额增幅哪个高,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中日生丝之间的竞争,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内阁大臣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当时内阁

A. 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

B. 尚未形成完整的体制

C. 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

D. 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

 

查看答案

唐代儒学家李翱认为:“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其体现的观点是

A. 性善习远

B. 人性本善

C. 人性本恶

D. 天人感应

 

查看答案

下面是出土于河北邯郸的汉代铜酒樽及铭文摹本。铭文是“建武二十三年径梦元47年),蜀郡西工造乘舆(帝王的车舆)大爵酒樽,内者室,铜工堂、金银涂章、文工循、造工业,护工卒史挥、长汇、守垂沉、椽习、令史惜主”。据此可知,此铜酒樽

A. 是农副业的产物

B. 铭文字体为小篆

C. 由官营作坊制造

D. 适应了市场需求

 

查看答案

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

A. 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

B.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 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施琅为郑芝龙、郑成功部将,降清后任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反对清政府的迁界禁海政策,指出这一政策不合于“天下一统”,又影响财政收入,应尽快“讨平台湾”,“百姓得享升平,国家获增饷税”。施琅上任以后,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选拔将领,全心筹措征台计划。他于康熙22年(1683年)6月中旬,率清军大举进政,很快占领澎湖,一部分郑军官兵投降,郑氏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眼于做争取郑氏及其军队的工作。他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同意他的招抚政策。施琅在澎湖“抚绥地方,人民乐业,鸡犬不惊”,使得台湾、澎湖军民“莫不感泣,愿内向”。结果,清军不费兵卒地抵达台湾。从此台湾成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

——据王宏志《略论爱国将领施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能主持完成统一台湾大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施琅的历史功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