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字旁的“绵”字,没有带“木”字旁的“棉”字。“宋元之间始传其(棉)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朱元璋重视棉花的生产,曾令天下“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课征税额规定:麻亩课征八两,棉亩四两,不种麻和棉,出麻布和棉布一匹。明朝中后期,人们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将棉花品种以及棉花加工工具都做了很大的改进,甚至出现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手工业工场。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将棉布的品种做了重要详细的介绍,如“江花出楚中”“北花出山东”“浙花出余姚”等。
——摘编自王璨《明清关中棉桑关系研究》等
材料二 十八世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棉花开始进入英国。十八世纪末期,美国、埃及等地的棉花也逐渐开始进入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棉花进口贸易中,沟通进口商、经销商、纺织工之间联系的重要媒介是经纪人。通过经纪人的活动分别将他们两两连接。所以,棉花贸易这项原本琐碎而复杂的商业活动。在交易中并没有烦琐的订立商业合同或者契约的情况出现。
由于曼彻斯特地区繁荣的棉纺织贸易,人们甚至通常将棉纺织制品贸易商人称为“曼彻斯特”商人。进入十九世纪之后,曼彻斯特棉纺织制品的强劲势头继续上扬,仅欧洲就消耗了约一半的曼彻斯特棉制品,美洲也有三分之一的份额。逐渐繁衍壮大的棉纺织工业改变了英国原本的工业进程,棉纺织工业中所产生的大工厂生产制度和新型工业机械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家庭手工工业制度被打破。
——摘编自王璨《1700-1830年曼彻斯特棉纺织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棉花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曼彻斯特棉纺织贸易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英棉纺织贸易的认识。
根据《建立欧洲共同体条约》第113条和第228条等条文的规定,欧共体在GATT(关贸总协定)体制中逐步取代其成员国并发展为GATT的一种“事实成员”,而各成员国只不过是一种“法律形式上的成员”。这一规定表明,欧共体
A. 完全取代了成员国地位
B. 成为超国家的国际组织
C. 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国家
D. 成员国丧失了独立地位
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因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
A. 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
B. 侧重对客观现实的摹写与再现
C. 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
D. 注重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普鲁士国家行政管理领域中的顶级职位几乎处于贵族垄断状态。到1910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在后备行政官员队伍中,贵族出身者所占比重也不降反升。由此可知,当时德意志帝国
A. 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B. 行政机构不断扩张
C.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 实行贵族专制统治
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答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
A. 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
B. 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
C. 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D. 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承包制深得企业拥护,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变得十分简单,仅是一个交租的关系,国企成为租赁工厂。据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到1986年底,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承包比例已达7800,大中型企业已达8000。企业承包制
A. 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
B.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
D. 增加了私营工商业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