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七七事变后,苏联采取了支持中国抗日的立场,在军事和经济上给予广泛援助。日本...

    材料  七七事变后,苏联采取了支持中国抗日的立场,在军事和经济上给予广泛援助。日本则于1938——1939年间多次向苏联远东边境挑衅,被苏军打败。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给苏联所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一击。与此同时,英美对日本侵略采取纵容乃至妥协政策,企图“祸水东引”。苏联从维护自身安全出发,于1939年8月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4月签署《苏日中立条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苏联驻美大使向斯大林转达了希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愿望。斯大林表示,对日宣战要视苏德战场的形势变化而定。1945年,雅尔塔会议通过了《三大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其中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中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1945年8月7日,即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第二天,斯大林向远东的苏联红军下达了对日作战的命令。8月8日,苏联政府正式向日宣战。

——摘编崔建平《苏联对日外交政策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1937年到1945年苏联对日本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7年到1945年苏联对日本政策变化的原因。

 

 

(1)变化:由援华制日到中立,再到对日宣战。 (2)中立原因:维护自身安全;粉碎英法美“绥靖政策”;避免两线作战;赢得战备时间。 宣战原因:苏联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履行《雅尔塔协议》;欧战结束,解除两线作战威胁;谋求战后利益;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创造有利时机;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苏联采取了支持中国抗日的立场,在军事和经济上给予广泛援助……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4月签署《苏日中立条约》……雅尔塔会议……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即可从援华制日到中立,再到对日宣战的过程概括1937年到1945年苏联对日本政策的变化。 (2)原因,根据材料“苏联从维护自身安全出发……雅尔塔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自身安全、赢得战备时间等方面说明中立原因。从反法西斯同盟、《雅尔塔协议》、谋求战后利益、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等方面说明的宣战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派沈家本为修订法律大臣,主持修订法律。1904年至辛亥革命前夕,先后修订、制定和颁行了商法、刑法、法院组织法和《饮定宪法大纲》等多种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1904年公布的《公司律》是一部临时性的商事法规,计131条,以适应贸易和商事的需要。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钦定宪法的准则,即“大权统于朝廷”,以维护君主的最高权力。它还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以及议院法要领和选举法要领。1911年1月颁行的《大清新刑律》,形式上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内容却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如保护皇室利益、维护封建礼教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清政府法律制度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这些革命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在1763年以前就扎实地进行着:另一个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间不断起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八使居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

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延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泰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弗兰克·萨克雷认为,二战后初期部分学者主要关注西欧和日本的复兴。他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多年来他们(日本和欧洲)主导了大部分世界交易,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未来的繁荣依赖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兴。前殖民地和现有的殖民地的存在价值均被忽略了。”这表明弗兰克·萨克雷观察历史的视角侧重于

A. 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 辩证地看待历史的进程

C. 以全球视野观察历史

D. 欧日为中心的狭隘立场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示意图(单位:%)。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苏联

A. 推动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B. 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

C. 实行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

D. 汲取西方经济危机的教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