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五年,李世民颁旨佛道设教,本为行善事,难道可以使僧尼、道士等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这样做是损害风俗、悖乱礼经,应立即禁断。”由此可知李世民主张
A. 禁断佛道
B. 崇儒尊孔
C. 政教合一
D. 乾纲独断
汉高祖刘邦曾下诏,令兵解甲归田,赐以田宅,允许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还乡,恢复其田宅爵位。汉高祖这一措施有利于
A. 增加自耕农所占的比重
B. 提高民众的政治地位
C. 促进商业的恢复与发展
D. 削弱豪强地主的势力
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把大禹作为取法的对象,主张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徒“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这反映了墨家
A. 与儒家政治主张完全相反
B. 具有实践精神和救世情怀
C. 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D.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精华
周代礼治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该秩序表明西周
A. 形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B. 宗法制已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
C. 始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
D. 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焕章、麦孟华等于1912年在上海创立了孔教会,订有教规,奉孔子为教主。陈独秀等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掀起反孔非儒的新文化运动。他揭去了给孔子披上的所谓教主的神秘外衣,指明了孔教属于现世的日常人伦哲学,而非宗教信仰。他也公开承认并服膺孔教的优点,如认为温良恭俭让、信义廉耻等皆有可取之处。虽然他能够较科学地分析看待孔教,但采取不可调和的态度反对孔教。他揭露孔教为帝制张目之微妙作用,视孔教与欧化针锋相对不可调和,认为它不适合现代潮流,旗帜鲜明地对孔教大加挞伐。
他大声疾呼:“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的这种孔教观,自运动开始至今,评议纷纭,褒贬不一。
——摘编自宋淑玉《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孔教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独秀在实践中坚决反对孔教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材料 七七事变后,苏联采取了支持中国抗日的立场,在军事和经济上给予广泛援助。日本则于1938——1939年间多次向苏联远东边境挑衅,被苏军打败。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给苏联所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一击。与此同时,英美对日本侵略采取纵容乃至妥协政策,企图“祸水东引”。苏联从维护自身安全出发,于1939年8月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4月签署《苏日中立条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苏联驻美大使向斯大林转达了希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愿望。斯大林表示,对日宣战要视苏德战场的形势变化而定。1945年,雅尔塔会议通过了《三大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其中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中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1945年8月7日,即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第二天,斯大林向远东的苏联红军下达了对日作战的命令。8月8日,苏联政府正式向日宣战。
——摘编崔建平《苏联对日外交政策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1937年到1945年苏联对日本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7年到1945年苏联对日本政策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