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内容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并且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这一举措
A. 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B. 稳定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结构
C. 有利于粮食短缺问题的解决
D. 标志着户籍制度开始法律化
美国记者白修德在1943年说,虽然他“不信任共产党的用心,也不希望看到中国被淹没在红色浪潮中”,但他还是认为国民党“颓废衰微”而共产党则“生气勃勃”相形之下,后者“光芒四射”。这种看法
A. 说明白修德坚决维护国民党的利益
B. 表明共产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潮流
C. 体现了美国与国民党合作关系破裂
D.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政权正日益强大
1923年初,孙中山对汪精卫、胡汉民等人说“我想和共产党合作,你们却不赞成……现在中共组织工人运动,群众一起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其势尤不可侮。从这一点看我们不如共产党。”又说苏俄国力强盛,是当今社会主义大国,愿意放弃不平等条约并赞助我们,可与为友。”这表明
A. 新三民主义已经形成
B. 国民大革命风起云涌
C. 国民党右派抵制革命
D. 孙中山思想与时俱进
按照美国学者格尔的说法,五四运动爆发之际,属于“相对剥削感”最强烈的时刻,因此,最容易产生反抗行动。这主要强调五四运动
A. 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所引发
B. 与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相关
C. 使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完全觉醒
D. 成为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的导火线
1894年7月,清军秘密向朝鲜牙山运兵,由于行动电报被日军破译,造成清军损失惨重。黄海海战前,日军又从破译电报得知北洋海军将在大东沟登陆于是北洋水师惨败。这反映了
A. 通讯技术影响战争的进程
B. 日本侥幸获得战争的胜利
C. 清政府全然没有保密意识
D. 电报战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1881年,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成立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民众捣毁,理由是“夺人生业”“易生瓜李之嫌”,后被迫迁往澳门;1893年,武举出身的李福明在北京设立机器磨坊,被都察院视为“不安本分”的“刁商”,下令取缔。这些现象表明
A. 民族工业集中于轻工业
B. 民族工业资金来源广泛
C. 民族工业冲击传统观念
D.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