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宋代政治制度沿袭唐代,基本没有发展变化
B. 政事掌握在三省手里,三省长官拥有实权
C. 君权被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架空
D. 宋代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
下图所示耕作技术出现于
A. 战国
B. 西汉
C. 东汉
D. 唐代
西汉武帝元封年间全国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这些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为了加强中央对这些政区的管理,汉武帝创建了
A. 中朝制度
B. 刺史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三司制度
下图所示为商、周的世系图(局部),数字表示王位次序,横向表示父子关系,竖向表示兄弟关系。据此可知,早期中国
A. 继承制从兄终弟及变为父子相袭
B. 按照血缘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C. 王位继承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
D.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会议上,针对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斯大林和丘吉尔进行了激烈的唇枪舌剑。丘吉尔仍然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极力主张盟军在地中海东部实行巴尔干登陆作战计划,目的是抢在苏联前楔入东南欧,以阻止苏联进入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斯大林认为“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盟国对苏联的帮助同苏联吸引住德国法西斯军队主力所给盟国的帮助比较起来,其效果暂时还是小的。”……在苏联的坚持和美国的支持下,会议决定美英将于1944年5月发动登陆法国北部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材料二 1944年6月6日早6时以英美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约17万人,抢滩登陆诺曼底。此后,288万盟国大军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认为:“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
——摘编自《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抹去了敦刻尔克的耻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和苏联对开辟第二战场产生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看待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对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评价?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有三类高校:公立大学、教会大学、私立大学。1937年之前,所有大学都实行的是比较灵活的学校自行招考。每个大学的考试时间是错开的,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多几次报考的机会。1938年的《教与学》杂志总结,高校招生太费钱了。每到暑假,各地报纸挤满了大中学校的招生广告,每个大学的广告费至少要花数百元,也有千元以上的,全国各国立大学合计便要数万元!……“这种无谓的浪费就是国家的损失。”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实施第一次公立大学全国统考,高考科目为国文、数学、西语、生理化、化学、物理、中外地理、中外历史、公民9门课,全国分为12个招生区,每个招生区有各自的高考试卷和各公立大学录取分数线别设在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等地区。1941年后,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公立大学全国性统考因无法组织便停止了,与其他类大学一样仍然实行自主招生。
——整理自《民国时期的全国统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8年民国高考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8年民国高考改革的目的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