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

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 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 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 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进,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到了中国工业化的影响,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因此这体现了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这种变化是受到国家需要的影响,与苏联模式无关;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期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占到较大比重,文科学生不能等同于管理人才,不能得出此时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科的学生占33.1%,这说明1949年之前,中国高校中学习理科的人数就超过了学习文科的人数,这表明重文轻理的现象不是建国后得到改变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某历史时期,湖南涌现出许多进步报刊,如《抗战日报》《观察日报》《大众日报》等。另外,《新华日报》《解放》《群众》《毛泽东自传》《抗日的八路军》等书报期刊在湖南均有大量销售。这表明

A. 国民党在湖南的力量削弱

B. 报刊业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

C. 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 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发展

 

查看答案

有人指出,第三次“围剿”和反“围剿”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除国共两个主角外,宁粤冲突的因素始终牵动着整个事件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则直接成为“围剿”的终结者。而国民党的“围剿”也为日本侵华提供了一定条件。该材料

A. 体现了当时中国的阶段特征

B. 反映出多个政治力量被卷人国共内战

C. 证明了日本借机全面侵华

D. 说明日本拉拢共产党推翻国民党政府

 

查看答案

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这表明当时政府

A. 践行奖励实业法令

B. 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

C. 秉承实业救国理念

D. 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

 

查看答案

《胡适谈国学》记载: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以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有白话小说一项。此无他故,以此种小说皆不事摹仿古人,而唯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胡适的上述观点

A. 是错误的,对当时文学的认识有失偏颇

B. 是正确的,对文学认识有了客观全面的评价

C. 是正确的,正确认识了白话小说的地位

D. 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西方文学的进步性

 

查看答案

白寿彝《中国通史》写道:“为打破外轮垄断我国江海航运的局面,1867年,总理衙门指出,‘与其听任私买,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此举

A. 推动近代航运业的兴起

B. 反映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质变

C. 改变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D. 说明此时交通工具主要是轮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