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
A. 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 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
C. 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 发展了传统“民贵君轻”思想
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钱乘旦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霸(公元前130年一前51年),字次公,汉族,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在颖川太守任上,指派优秀官吏深入乡村,宣讲诏书内容,让老百姓都知道皇上恩典与朝廷惠民政策。劝导农民搞好耕种桑蚕,节俭增收,种植树木,养殖牲畜。让驿站、乡里治所都喂养鸡猪,以便赡养鳏寡贫穷者。挑选德高望重长者担任伍长,让他们在民间作为表率并进行自治,引导民众向善去恶防奸。黄霸注重“普法”教育,将国家刑律均告之于民,达到家喻户晓,盗贼日益减少。朱元璋对于黄霸是这样评价:“古称任官惟贤才。凡郡县得一贤守令,如颖川有黄霸,中牟有鲁恭,何忧不治
——《汉代第一地方长官黄霸》
(1)根据材料,概括黄霸为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黄霸的为政措施。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以下条款摘自1945年7月美、英和中三国政府对日本发表的《波茨坦公告》:
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续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公告》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茨坦公告》发表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