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B. 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C. 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D. 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 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B. 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C.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 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意在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 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
B.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 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D. 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年收入100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增加134%,年收入4000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5.6%,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些措施
A. 利于缩小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B. 突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满足了美国全球争霸的需求
D. 旨在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 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B. 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 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D. 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通过与私营企业的合作而取得经济的恢复,鼓励物价上涨,从而使利润增加,并用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增加以刺激复兴。”此处描述的应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