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枓,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给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工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为五金加工,烧窑和煮盐,其次则为榨油、铡烛、染色、食品加工等。农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则为蚕业。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而烧窑则用煤或柴或炭均可,煮盐多用芦苇或茅草,蚕业则要用小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五金加工业中,消费燃料较多的是铁业,江南地区虽然本上不生产生铁,但铁器制造业仍具一定规模。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但总的来看,煤炭在燃料消费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工农业生产中的燃料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与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能源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1)差异:近代西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明清江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原因: (1)两者的工业结构不同:近代西方以重工业为主,对煤炭的依赖强,需求量大;明清江南地区,以手工业为主,多为轻工业,煤炭可以用其他能源代替。 ②两者的工业发展程度不同:西方重工业发展较快,生产资料的生产占比较大,对煤炭的消耗较大,明清江南地区,16世纪才建立手工工场,且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生活资料占比较大,生产资料占比较小,对煤炭的消费较少。 (2)关系:能源革命推动了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能源革命。 ①煤炭作为化石能源,相比风能、水能、生物能源等有机能源,功效更高,是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主要能源,煤炭作为重要能源的使用,加速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蒸汽时代”的来临。 ②在新科技引导下产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石油工业兴起。 【解析】 (1)本题考查近代西方与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异同及原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的西方各国的发展和材料二中的明清时期的能源的描述,可以从能源消费结构对各自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概括同;从近代西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明清江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样概括异。差异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从两者的工业结构、社会生产模式的不同来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一“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和材料二“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三次工业革命,从能源革命推动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的相互促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发表于1970年的美国短篇小说《玻璃山》,全文共分为100段,每段平均才一句话,并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出顺序,从1到100似购物清单的罗列以表面的数字逻辑和平行结构分解了文章的中心,从而凸显出上下文联系的不紧密。这一风格

A. 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形式

B. 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C. 强调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D. 突出文章主旨的明确性

 

查看答案

(题文)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样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A. 创作方法有同一性

B. 取材来源十分广泛

C. 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D. 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B. 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

C. 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 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查看答案

1905年,爱因斯坦引入了粒子概念,认为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后来定名为光子。爱因斯坦的这一成就

A. 属于人类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B.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时空观

C. 标志着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

D. 是对量子理论的成功运用

 

查看答案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原有的国际秩序以国家为中心,现在包括专业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推断促其形成的因素是

A. 第三世界的崛起发挥重要作用

B. 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形成

C. 世界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形成

D. 全球化中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