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下图),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B. 和平成为民心所向
C. 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
D. 国共签订和平协定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说明侵略的全部影响
B. 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
C. 列强发动对华战争意在打破中国隔绝状态
D. “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増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B. 残酯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 商品经济荣冲击农业生产
D. 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决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不如众人商议,亦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容易。据此可推知
A. 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精神
B. 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
C. 宋代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
D. 古代政治制度开始出现转型
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關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C. 二程倡导“格物致知
D. 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
歌曲《生僻字》:“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唱的是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表声文字多是次生文明(中途遭遇了变故)。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这表明中国文化
A. 博大精深领先世界
B. 源远流长持续稳定
C. 一脉相承豆古不变
D. 兼收并蓄中西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