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统计,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材料旨在说明
A.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D.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 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
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
A. 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B. 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
C. 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 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
“……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
A. 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
B. 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
C. 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
D. 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
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 “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 “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