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
A. 主张全面学习西学
B. 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C. 力主固守华夏传统
D. 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推测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三国演义》开篇叙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灾害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青蛇降落、洛阳地震、雌鸡化雄、山岸崩裂,随后蔡邕上书认为是宦官乱政的结果。对这种政治思想评述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
B. 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和墨家都认为今不如昔,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甚至希望回到原始社会,这表明上述思想家
A. 代表没落的阶级
B. 都提倡了仁政和民本
C. 对现实政治不满
D. 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
春秋时期“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掳,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龄郑,郑公子忽为质放周。”这说明当时
A. 出现了诸侯争霸现象
B. 分封制被取消
C. 传统政治秩序的动摇
D. 宗法制不再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