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重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田归国家所有,按户按口分配。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年满七十岁,还田于官。桑田为世业,不还官。露田和桑田均不得买卖。对于奴婢和壮牛受田亦有规定。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任职高低,所给公田亦有规定。其次,又相应地制定了定额赋税制度,按户纳税。

——《中华文明史》卷二

材料二  493年,孝文帝先利用卜筮制造舆论,令太常卿斋卜,筮以南伐之事,遇“革”,他立即说:“顺天应人之卦也!”群臣果被慑服,……会中,元澄稍露异见,他即厉声驳斥。会后,单独召见元澄时他又温言说:“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他与元澄坦诚相商,终于达成了共识。

——据朱兴和《略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朝议》

材料三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

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为减少迁都阻力而采取的策略。

(3)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措施:推行均田制和租(户)调制。影响: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北方的发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2)制造舆论;利用君主权威;凝聚人心。 (3)评价: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政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认识: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要符合实际。 【解析】 (1)措施,据材料一“田归国家所有,按户按口分配……又相应地制定了定额赋税制度,按户纳税”即可从均田制、租(户)调制等方面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影响,结合所学从稳定秩序、促进生产、改善财政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2)策略,据材料二“利用卜筮制造舆论……元澄稍露异见,他即厉声驳斥”,即可从制造舆论、君主权威、凝聚人心等方面归纳孝文帝为减少迁都阻力而采取的策略。 (3)评价,据材料三“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封建化、历史趋势等方面回答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动力、改革与实际的关系等方面回答对改革的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观应主要经历如下:

1842年生于广东香山买办之家,深谙实业之道

1858年,16岁科场失意前往上海英商宝顺洋行

1867年7月,与爱国买办唐廷枢创办公正轮船公司。

1880年,李鸿章聘郑观应出任总办挽救了织布局窘境。

1883年,郑观应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最大民用企业)

1894年,《盛世危言》郑观应一生心血的煌煌巨著完成

——据夏东元《郑观应传》整理

材料二:郑观应批判了传统的农本商末观念和重农抑商政策,清楚地看到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主张“商务之盛衰,尤必视工业之巧拙”。郑观应主张“公使为商遣也,领事为商立也,兵船为商置也”,……主张在清王朝的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商部、商局、商务会所,提出“凡铁路、轮舟、开矿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呼吁政府“重订税则,厘正捐章”,将海关机构职务“渐易华人”。希望重现康熙盛世。

——选编自王志凯《郑观应思想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时代条件和个人经历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对工商业地位的看法,并归纳其发展商业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全面、公正地评价其经济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一词有双重内涵,一是常识意义上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即客观史实;二是对这些事情的记载、考订、叙述,即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不同时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材料二:新政时期,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冲突,现列举如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中美关系有何变化?1990年对新政的认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请根据上述材料,以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为例,围绕“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简明,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字数不少于28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有能力任意改变历史。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惯性,在人没有创造出强于历史惯性的力量之前,历史将沿着既有的轨道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帝国或超级大国衰落后,其衰落时间都在百年以上,很少有在半个世纪内就重振雄风的现象。大清帝国、大英帝国、俄罗斯的衰落都摆脱不了这种历史惯性。

21世纪的美国人是否有能力顶住历史的惯性,不让美国长期衰落下去,这是美国人面临的历史考验。未来十年,历史的惯性有利于中国的崛起,中国能否借助这个惯性加速崛起则取决于我们这代中国人了。

——阎学通《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中国参与现存国际秩序最初是从低级政治的领域开始,主要经济、金融、投资、贸易的领域。中国1980年加入世界银行,1981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加入WTO,当时叫做关贸组织。在这过程当中中国很快感觉到,中国能够从参与现存国际秩序,从国家经济、贸易机构当中得到非常大的优惠条件,中国很快成为一个很大的受益者。但是中国对于高级政治,主要是涉及到国家安全、人权,这样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

中国有相当一段时期的适应过程。既使中国加入了世界银行,中国对这样一个组织仍然是非常谨慎,因为这些组织牵涉到对中国主权的侵蚀,中国是非常谨慎的。所以中国有相当的一段时间,一开始是反对,然后是弃权,然后是不反对,但是也不参与,到最后是积极参与。

——赵穗生《中国凭什么重塑世界秩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大清帝国的衰落摆脱不了这种历史的惯性”具体原因,并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是如何顶住这种衰落的“历史惯性”的?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于加入现存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态度,并归纳中国加入现存的国际秩序需要注意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中大国摆脱历史惯性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反思科学的发达并不一定能带来历史的进步,相反倒有可能将人类囿于技术的异己力量之中。”下列作品风格与此最贴近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的共同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不应也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所谓‘均势’。”这反映了多极化的实质是

A. 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

B. 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 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

D.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