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汉高祖到汉宣帝,都在关中以帝陵为中心设置陵县,直属于九卿之首太常管辖,并迁徙关...

从汉高祖到汉宣帝,都在关中以帝陵为中心设置陵县,直属于九卿之首太常管辖,并迁徙关东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充入陵县。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充实关中

B. 牵制豪富

C. 奉守帝陵

D. 强干弱枝

 

D 【解析】 从汉高祖到汉宣帝迁徙关东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充入陵县,目的是强干弱枝,打击和限制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势力发展,故D正确;充实关中、牵制豪富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材料举措目的是加强对豪强大姓、富商大贾的控制,并非奉守帝陵,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这反映了

A. 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 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

C.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 “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自己勘测、设计、修筑和管理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4年奋战,1909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胜利完工。

——摘编自王金职《詹天佑生平事略》

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

材料二  清政府于1903年成立商部,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在此后数年时间中,各省绅商先后创办了十几家铁路公司,掀起了各地商民自办铁路的热潮。……1905年詹天佑筹建京张铁路时,坚持“所有工程全部概用华员,绝不借材他国”。……对于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隧道的开凿,詹天佑采用了从两端向中点凿进的方法。在设计八达岭隧道时用“之”形线路,把八达岭隧道长度缩短至1091米,节省工程费10万两。针对隧道洞深仍然过长的问题,詹天佑采用了直井法施工,大大加快了隧道工程进度。……就全路建筑工款平均每公里支出来看:津浦铁路119000元、京汉铁路95600元、京奉铁路94600元、京张铁路48600元。

——摘编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等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必要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作出的贡献;并分析他取得成就的原因,谈谈对你启示。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重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田归国家所有,按户按口分配。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年满七十岁,还田于官。桑田为世业,不还官。露田和桑田均不得买卖。对于奴婢和壮牛受田亦有规定。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任职高低,所给公田亦有规定。其次,又相应地制定了定额赋税制度,按户纳税。

——《中华文明史》卷二

材料二  493年,孝文帝先利用卜筮制造舆论,令太常卿斋卜,筮以南伐之事,遇“革”,他立即说:“顺天应人之卦也!”群臣果被慑服,……会中,元澄稍露异见,他即厉声驳斥。会后,单独召见元澄时他又温言说:“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他与元澄坦诚相商,终于达成了共识。

——据朱兴和《略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朝议》

材料三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

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为减少迁都阻力而采取的策略。

(3)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观应主要经历如下:

1842年生于广东香山买办之家,深谙实业之道

1858年,16岁科场失意前往上海英商宝顺洋行

1867年7月,与爱国买办唐廷枢创办公正轮船公司。

1880年,李鸿章聘郑观应出任总办挽救了织布局窘境。

1883年,郑观应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最大民用企业)

1894年,《盛世危言》郑观应一生心血的煌煌巨著完成

——据夏东元《郑观应传》整理

材料二:郑观应批判了传统的农本商末观念和重农抑商政策,清楚地看到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主张“商务之盛衰,尤必视工业之巧拙”。郑观应主张“公使为商遣也,领事为商立也,兵船为商置也”,……主张在清王朝的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商部、商局、商务会所,提出“凡铁路、轮舟、开矿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呼吁政府“重订税则,厘正捐章”,将海关机构职务“渐易华人”。希望重现康熙盛世。

——选编自王志凯《郑观应思想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时代条件和个人经历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对工商业地位的看法,并归纳其发展商业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全面、公正地评价其经济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一词有双重内涵,一是常识意义上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即客观史实;二是对这些事情的记载、考订、叙述,即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不同时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材料二:新政时期,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冲突,现列举如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中美关系有何变化?1990年对新政的认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请根据上述材料,以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为例,围绕“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简明,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字数不少于28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