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 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 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 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 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 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 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 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 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需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 精耕细作的重要
B. 粮食产量的稳定
C. 生产技术的成熟
D. 生产效率的低下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唐代
D.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