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到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贮藏地。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因此,同中国帝国的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多元化的体制诸因素,都使日本比中国更易遭受西方的入侵,且能更快地对这一入侵做出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至少从两个层面予以论证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材料一 秦汉时期巡省、宦游、游学等功利型旅游成为主流,以最高统治者为首的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明朝中期,兴起“旅游热”。浙江的“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妇女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旅游队伍。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旅店、饭馆大量出现,“驴马槽房、戏子寓所、密户曲房”无不从中受益。文人们纷纷走出书斋,走进大自然,涌现出徐霞客等旅行家,创作出富有“导游手册”之称的《徐霞客游记》等作品。
——摘编自任唤麟、何小芊《旅游概念界定与中国古代旅游发展论略》等
材料二 1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城镇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速度增长。1844年,英国储蓄银行存款总数将近2700万镑。……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逃离滚滚的煤烟,向往乡村、田园、海滨和沙滩。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沙滩及文化遗产等都对人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摘编自傅广生《现代旅游业在英国的诞生》
材料三 2000年,国际旅游人数达到6.98亿,比1950年增加26.6倍;收入达到4760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225.7倍。国际游客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各种观念、思潮在全球传播开来。全球范围内流动的简便化、快捷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家间互办“旅游年”加强了互动交流,为合作机制搭建了平台。许多面临衰退和消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复活、振兴和光大。
——摘编自刘天曌《国际旅游:另一种眼光审视全球化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到明代旅游活动的变化,并说明明代“旅游热”兴起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现代旅游业在英国诞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国际旅游的意义。
下图为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现象的出现
A. 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 受益于经济多极化的作用
C. 表明欧美发展不平衡加剧
D. 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优势
1945年4月,美驻苏大使哈里曼认为,苏联同时执行两个政策,一个是“与美、英合作的政策”,一个是“对邻国扩展苏联控制的政策”。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在此,哈里曼
A. 强调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
B. 意在加强美苏之间的合作关系
C. 希望美国对苏联进行适度遏制
D. 说明美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边缘
据丹宁《法律的界碑》记载,公元1606年英国商人约翰•贝特在缴纳了正常的议会税后,国王却下令额外征收5先令的葡萄干进口税,贝特以与“制定法相抵触”为由反对并向理财法院起诉国王,案件以贝特败诉告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英国
A. 额外征收进口税体现重商主义政策
B. 议会与国王展开斗争实现权力制衡
C. 长期参与殖民战争致国家财政困难
D. 进口税增加是王室奢侈享受的后果
古罗马《阿奎流斯法》规定,在限于自由人参加的、公开举行的摔跤、混斗和拳击比赛中,一个人无需为杀死或伤害另一个参赛者的行为承担责任。这反映了
A. 罗马法缺乏严密性和公正性
B. 自由人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C. 体育精神与法律原则的融合
D. 竞技体育失去理性精神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