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4年,美国制定了处理战败德国...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4年,美国制定了处理战败德国的计划,即“摩根索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德国完全非军事化,将战后的德国变成农业国;

(2)鲁尔与莱茵工业区国际化,法国兼并萨尔矿区,波兰得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

(3)德国其余部分分为两个以联邦制为基础的自治国;

(4)彻底摧毁鲁尔地区的工业;

(5)将德国人变成拥有小块土地的农业居民。

——摘编自郭尚鑫《论美国对战后德国的处置》

材料二  1948年2月,美国牵头的伦敦会议召开求建立一个西德政府并召开制宪会议,同时建议成立一个有英、法、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和德国代表参加的管制鲁尔区的国际机构,规定鲁尔区的资源不得用来为侵略战争服务。6月,美、英、法宣布在德国占领区进行货币改革,使用新马克。同时,占领区也被纳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接受美国的援助。1949年5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至此,美国战后处置德国的步骤完成。

——摘编自郭尚鑫《论美国对战后德国的处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948年对德国政策与1944年相比有何调整,并说明其调整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48年美国的对德政策。

 

 

(1)调整:1948年对德在政治上保持其完整并完成民主化改造,经济上在限制的同时又帮助其经济恢复和稳定;而1944年,政治上肢解德国,经济上彻底摧毁其工业基础。 目的:扶持西德,以使其成为遏制苏联的重要力量。 (2)简评:美国的对德政策服从于美国遏制战略,代表了美国的利益;扩大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有利于德国政治的稳定和经济恢复发展;对欧洲战后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或导致美苏在欧洲对抗的加剧和欧洲局势的紧张)。 【解析】 (1)根据材料“1944年,美国制定了处理战败德国的计划,即“摩根索计划””可知1944年美国对德政策是政治上肢解德国,经济上彻底摧毁其工业基础;根据材料“1948年2月,美国牵头的伦敦会议召开求建立一个西德政府并召开制宪会议,……规定鲁尔区的资源不得用来为侵略战争服务。……使用新马克。同时,占领区也被纳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接受美国的援助。”可知1948年对德在政治上保持其完整并完成民主化改造,经济上在限制的同时又帮助其经济恢复和稳定。美国对德政策调整主要和二战后的国际形势有关,主要目的是扶持西德,以使其成为遏制苏联的重要力量。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主要由国家利益和美苏之间对立关系决定。关于1948年美国对德政策评价需要从美国的利益、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德国政治的稳定和经济恢复发展、欧洲战后格局等方面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立后,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经济基础,明太祖朱元璋着力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早在1358年朱元璋就派水军元帅康茂才为督水营田使,专管农田水利。截至1394年为止,成塘堰40987处,河162处,陂梁堤岸5048处。1365年朱元璋诏令栽种桑麻和木棉,同时把种植桑麻木棉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重要标准。由于元末田地多为豪强所霸,1370年迁徙速、松、嘉、湖等地的富民5300户到临濠(凤阳府)。大量富户远离乡土,减轻了当地农民的剥削。1372年诏令陕西、河南、山东等州县田地,允许农民尽力开垦,缺少耕牛,派官到广东购买,然后分给农户。明初对于新抚地区的夏秋粮税,多次进行减免。江南地区也以支持战争有功,多次优免税粮。对受灾地区乜以免税为救济——朱元璋推行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使全国交纳田赋的土地总額増加到五、六百万顷之多。荒地大部分开垦了,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农民流下的血和泪,却养肥了新皇朝的封建地主。正是在此基础上,明初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夏曾佑《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初发展农业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太祖进行农业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到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贮藏地。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因此,同中国帝国的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多元化的体制诸因素,都使日本比中国更易遭受西方的入侵,且能更快地对这一入侵做出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至少从两个层面予以论证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材料一  秦汉时期巡省、宦游、游学等功利型旅游成为主流,以最高统治者为首的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明朝中期,兴起“旅游热”。浙江的“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妇女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旅游队伍。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旅店、饭馆大量出现,“驴马槽房、戏子寓所、密户曲房”无不从中受益。文人们纷纷走出书斋,走进大自然,涌现出徐霞客等旅行家,创作出富有“导游手册”之称的《徐霞客游记》等作品。

——摘编自任唤麟、何小芊《旅游概念界定与中国古代旅游发展论略》等

材料二  1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城镇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速度增长。1844年,英国储蓄银行存款总数将近2700万镑。……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逃离滚滚的煤烟,向往乡村、田园、海滨和沙滩。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沙滩及文化遗产等都对人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摘编自傅广生《现代旅游业在英国的诞生》

材料三  2000年,国际旅游人数达到6.98亿,比1950年增加26.6倍;收入达到4760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225.7倍。国际游客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各种观念、思潮在全球传播开来。全球范围内流动的简便化、快捷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家间互办“旅游年”加强了互动交流,为合作机制搭建了平台。许多面临衰退和消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复活、振兴和光大。

——摘编自刘天曌《国际旅游:另一种眼光审视全球化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到明代旅游活动的变化,并说明明代“旅游热”兴起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现代旅游业在英国诞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国际旅游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现象的出现

 

A. 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 受益于经济多极化的作用

C. 表明欧美发展不平衡加剧

D. 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优势

 

查看答案

1945年4月,美驻苏大使哈里曼认为,苏联同时执行两个政策,一个是“与美、英合作的政策”,一个是“对邻国扩展苏联控制的政策”。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在此,哈里曼

A. 强调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

B. 意在加强美苏之间的合作关系

C. 希望美国对苏联进行适度遏制

D. 说明美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边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