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下列属于毛泽东直接论述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创造和扩大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论著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总结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在这里强调中国革命必须
A. 效法俄国走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B. 接受苏俄帮助建立自己的武装
C. 扩大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D.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推翻清政府
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
1894年 | 中国产业工人10万人 |
1871~1911年 | 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 |
1912~1919年 | 罢工斗争达130多次 |
至1919年 | 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 |
中国还有1000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 | |
1915~1920年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代” |
A. 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
B. 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C. 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