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材料二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三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成因。

(2)依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

(3)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

 

 

(1)成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人文主义的推动;政策的鼓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2)异质因素: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 认识:明清思想家们挑战正统观念,抨击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这股新思潮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是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的生机;并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3)含义: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成长;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4)差异: 材料一所述的文化是服务于奴隶主阶级;明清思想文化是当时旧势力对传统文化的修正和完善;材料三是社会转型时期新兴阶级的文化创新。 【解析】 (1)本问是成因。从材料中“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可以得出其成因是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从材料中“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可以得出其成因是政策的鼓励;从材料中“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可以得出其成因是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根据所学高中历史知识可知其成因还有: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人文主义的推动; (2)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是异质因素,从材料中“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结合所学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得出其异质意识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 第二小问是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对这股新思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其一,正面肯定这股新思潮。其政治意义是明清思想家们挑战正统观念,抨击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其经济意义是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其思想文化意义是这股新思潮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是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的生机;其二,指出这股新思潮存在的局限是并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3)本问是含义,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时代背景可知,其经济上的含义是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成长;其社会上的含义是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4)本问是差异,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主要指其思想的阶级属性差异。材料一所述的文化是服务于奴隶主阶级;明清思想文化是当时旧势力对传统文化的修正和完善;材料三是社会转型时期新兴阶级的文化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随着宗法制度的巩固和加强,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在传统社会中,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据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歌词写道:“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明末清初,随着西学的传入,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婚姻陋俗的批判,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浙江遂安“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同时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离婚增加,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

——据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曾专门撰文揭露历朝正史中的隐讳问题。他对史书中的隐讳,通常持批评态度。但是,对于《明史》,他却没有提到隐讳之事,因为该书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编修的。据此可知

A. 《明史》体现秉笔直书的修史原则

B. 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C. 清代学者修史不再重视隐讳问题

D. 史书编撰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

 

查看答案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这从实质上表明

A.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 清朝中央政府广开言路

D. 清朝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查看答案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

A. 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    B. 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

C. 为防范割据而人事变动频繁    D. 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