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是个雅典公民,今年(公元前430年)30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太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开数次,影响了杰克干农活,但他还是参加。这是因为他
A. 参加公民大会有工资
B. 是终身公职人员
C. 喜欢听索伦讲话
D. 享有各种特权
康熙时期曾出现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情况。这样做的实际意义
A. 互相制约防止专权
B. 提高中央决策机构的行政效能
C. 使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D. 无实际意义,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外均为机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 宗法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明
A. 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 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 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 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些说明了
A. 嫡长子继承制
B.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C.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D. “国”与“家”结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世祖既定天下(1272年迁都北京),王鹗献计(科举取士),许衡立法,事未果行。至仁宗延祐年间,始斟酌旧制而行之,取士以德行为本,试艺以经术为先,士褒然举首应上所求者,皆彬彬辈出矣。天下选合格者三百人赴会试,于内取中选者100人,蒙古(约100万人)色目(约200万人)汉人(约200万人)南人(约5000万人)分卷考试,各25人。
——整理自《元史》
材料二 (明代)初制,礼闱取士,不分南北。自洪武丁丑(1397年),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宋琮等五十二人,皆南士。三月,廷试,擢陈安为第一。帝(明太祖)怒所取之偏,命侍读张信等十二人覆阅,(陈)安亦与焉。帝犹怒不已,悉诛(白)信蹈及(张)信、(陈)安等,戍(刘)三吾于边,亲自阅卷,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然讫永乐间,未尝分地而取。洪熙元年,仁宗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宣德、正统间为南(江南各地)北(江北各地)、中卷(安徽及西南各地),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
——整理自《明史》
(1)根据材料,说明元代科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的科举分卷在利益调整方面与元代的不同及其各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