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进入30年代后,由于遭受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与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迫,以及天灾战祸的影响,导致农村破产,工商凋敝,国计民生濒于危殆。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12月4日,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指出“此实救亡图存,根本大计”,“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遂在全国展开。这项运动内容广泛,包括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等方面。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8亿元,比1935年增长8.8%,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到1937年7月,全国铁路由1927年的8000公里增至13000公里,中国公路总长度已由1927年的1000公里增加到109500公里。
——摘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成都市某中学教师工资变化统计表
——据成都市双流县某中学校史档案整理
材料二1977~1981年,三次为中小学教师提高工资,一般的提2级,多者提3级,最少的提1级。1985年工资改革,优先给中小学教师增加工资(既有工龄工资;又有教龄津贴)。教职工每人月工资平均提高17.7元,专任教师提高20元以上。
——摘自山东省《宁阳县志》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
——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
材料二 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
下图是2014年的一幅漫画《美国患上贸易保护依赖症》。该漫画表明
A. 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 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增强
C. 世界贸易缺乏制度构建
D. 贸易壁垒危及自身利益
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斯大林综合症》、《1953年寒冷的夏天》、《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等电影。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
A.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
B.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C. 勃列日涅夫的军备竞赛
D.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下表为德、英、美三国不同时期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1913年的工业指数为100),这表明
A.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美德逐渐取得工业垄断地位
D. 垄断导致大国经济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