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来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出现于
A. 西周
B. 秦朝
C. 南北朝
D. 明朝
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首先出现于明代的
A. 苏州
B. 西安
C. 北京
D. 洛阳
《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政府不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 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A. 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
B. 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 为战争作准备
D. 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西汉贾谊主张:“今驱人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伎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言皆趋农作,则蓄积足而人乐共所矣。”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小农经济
B. 禁止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C. 减少人口流动
D. 打击富商大贾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A. 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 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 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 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