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湖南蚕桑业原本比荆(州)襄(阳)落后,在五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治通鉴》记载:...

湖南蚕桑业原本比荆(州)襄(阳)落后,在五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治通鉴》记载:“湖南民不事蚕桑,(高)郁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枢大盛。”这一变化表明

A. 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增长

B. 手工业专业化趋势加强

C. 丝织业成为百姓主要收入来源

D. 经济重心己经完成南移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以帛代钱”反映的是赋税改革,“民间机枢大盛”反映的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所以材料体现了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的增长。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涉及手工业的专业化,排除;C项,材料没涉及丝织业成为百姓主要收入来源,排除;D项,经济重心转移的完成是在南宋,而《资治通鉴》所记述事件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

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 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

C. 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

D.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每百斤需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续富国策》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3)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请依据材料进行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  如图是有关秦朝和古希腊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

(1)材料一体现了雅典的两项重要制度,简述其职能或作用。

(2)材料二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

(3)“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和古希腊所创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必然性。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分别对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材料三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 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 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 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