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这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A. 深圳经济特区
B. 珠海经济特区
C. 厦门经济特区
D. 汕头经济特区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指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那么,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
A. 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B.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C. 集体所有、三权分置
D. 国家所有、合作经营
1954年毛泽东曾经讲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针对当时的这种现状,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对策是
A. 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
B. 重点发展农业
C. 重视经济的协调发展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春天“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B.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