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这次思潮的局限性,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B. 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C.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D. 批判了先秦儒学的消极因素,但实质上又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
A. 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
C. 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思想
D. 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
下表为关于唐代粮食贸易现象的记述。由此可知,唐代
A. 粮食贸易比较频繁
B. 粮食短缺导致粮价昂贵
C. 粮食的价格不稳定
D. 政府严格控制粮食交易
《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未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 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 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 越王认识到人口与富国强兵的关系
《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学者如此判断的理由是
A. 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 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 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 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