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皇天...

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等主张,强调“明德”、“敬德”、“成德”作为施政的理论基础和以德化民的具体措施。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并将这种本用关系提升到与自然现象“昏晓阳秋”一样永恒而不变。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时,特别宣誓臣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据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至造成两者的失衡。

——据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1)法律传统:重视以德化民,强调德主刑辅. 作用:德主刑辅使法律涂上了德的色彩.减少了推行法律的阻力;德礼入律,道德条文化、道德法律化增加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可行性,也支持了法律的稳定;古代中国以德化民.德主刑辅的法律传统利于调控封建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2)不同: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 原因:政治上,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帝围,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经济上,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然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 【解析】 (1)从材料中““明德”、“敬德”、“成德””以及“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重视以德化民,强调德主刑辅。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观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减少了推行法律的阻力。尤其是对法律本身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 (2)本题考查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现的是法的精神,重视的是法本身,且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分析其原因,最典型的是政治制度的不同,社会本身形式就有很大差异。其次是经济基础的不同,决定了政治制度的差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C.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D. 全面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查看答案

明朝官员海瑞曾说,执法之时“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宁屈其刁顽。事在争产上,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海瑞的思想

A. 重视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

B. 符合孔子“正名”的精神

C. 与传统伦理观念密切相关

D. 符合传统法家的概念

 

查看答案

当今中国,在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反映出中国

A. 看重思想文化的国际影响

B. 对宋明理学著作进行了新解读

C. 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化价值

D. 已经认识到古代科技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2017年天津卷)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查看答案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B.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 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