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19世纪8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币值:1936年元)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向全党公布。决议指出:党在目前对于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可能,稳步前进在新区和互助运动薄弱的地区,应有领导地大量发展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在有初步互助运动基础的地区,应逐步推广常年互助组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而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应有领导地、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还指出要防止农业互助合作过程中的消极和急躁两种不同倾向。

该决议的颁布,大大推动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向前发展。到这一年年底,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指导下,农民生产互助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稳步前进。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明代农业与宋代农业相比较有何新发展,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必要性及其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对当今加快农业发展的启示。

 

(1)新发展:经济作物(如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外来农作物品种(如玉米、甘薯、烟草等)传入。 原因:棉纺织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2)特征: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极其缓慢。出现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捐税沉重、近代工业滞后影响农业劳动力的提高等。 (3)必要性: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影响:推动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启示: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土地的流转,发挥规模效应。 【解析】 试题(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解读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图片信息,以及较强的比较、分析的能力,从而本问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第一小问“明代新发展”,主要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以及经济作物新品种以及国外引进等方面思考。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两方面把握:A.本国:宋代时期商品经济发展;B.外国: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始现等。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归纳、概括图表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解读的能力。根据题干文字及图表信息,本问考查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关特征及形成原因。关于第一小问“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征”,比较简单,注意比较19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各项数据,即可得出“增长极其缓慢”之特征。关于第二小问“影响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较大难度,需要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战争环境、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不利环境等角度展开,归纳概括,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认知和准确解读历史事件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本问总体上具有简单难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较强的比较、分析能力。审题时候,要仔细,本问一共包括三个小问。第一小问的“必要性”,主要是从满足工业化道路的需要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主要从对生产关系改造角度分析,即服务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小问“启示”,属于开放性题型,没有标准答案。重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把握:A.利用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即增加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B.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实行土地流转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清代乾隆年闽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入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据材料一,指出杜佑和鄂尔泰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忠孝”观念在我国渊源流长,两宋有重大发展,20世纪初有人强烈抨击,列举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4)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

 

 

查看答案

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等主张,强调“明德”、“敬德”、“成德”作为施政的理论基础和以德化民的具体措施。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并将这种本用关系提升到与自然现象“昏晓阳秋”一样永恒而不变。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时,特别宣誓臣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据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至造成两者的失衡。

——据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C.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D. 全面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查看答案

明朝官员海瑞曾说,执法之时“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宁屈其刁顽。事在争产上,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海瑞的思想

A. 重视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

B. 符合孔子“正名”的精神

C. 与传统伦理观念密切相关

D. 符合传统法家的概念

 

查看答案

当今中国,在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反映出中国

A. 看重思想文化的国际影响

B. 对宋明理学著作进行了新解读

C. 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化价值

D. 已经认识到古代科技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