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清朝驻俄公使曾纪泽呈递朝廷的公文由俄国打电报到上海,只须一日;然后由上海到京城,则需要先通过海路送到天津,再由驿马转递到北京,还须要六七日。这反映出清末中国
A. 国力衰弱,通信条件落后
B. 政府观念陈旧,不愿意改变传统官方通讯方式
C. 近代电讯事业受制于西方列强
D. 多种通信方式并存
20世纪初,上海租界工部局在闹市区马路中间立一木牌,一面涂白,一面涂朱,派人专司其职事,遇两车同至,转涂白面向先到之车放行,背面涂朱向后到之车令止,待先行车过后转涂白面示后车行。这反映出当时
A. 中国交通管理水平落后 B. 列强控制了中国交通业
C. 道路安全成为监管内容 D. 近代交通地域差异明显
沈葆桢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其为民情所骇也”。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这得益于
A. 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
B. 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
C. 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
D. 殖民统治的特殊环境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反映了( )
A.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 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C. 有轨电车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D. 近代以来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
《钏影楼回忆录》记载:“上海那个地方是开风气之先的,外国的什么新发明、新事物,都是先传到上海。”下列不属于上海社会生活近现代化的史实是
A. 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
B. 1906年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
C. 1924年有公共汽车运行
D. 2003年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