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中国人称之为“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中国人称之为“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此发明是(  )

A. 火车 B. 电话 C. 轮船 D. 电报

 

B 【解析】 从材料中的信息“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可以判断是电话,故B正确;火车和轮船是交通工具,不符合“人手而能用”,排除AC;电报传递的是文字信息,不能“得声”,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这说明当时

A. 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

B. 西方科技传播快速

C. 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

D. 交通管理急需解决

 

查看答案

沈葆桢曾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这得益于

A. 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

B. 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

C. 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

D. 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

 

查看答案

李鸿章曾在1881年撰文指出,“五年来,我国创设沿江沿海各省电线,总计一万多里,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来自民间。当时正值法人挑衅,将帅报告军情,朝廷传达指示,均相机而动,无丝毫阻碍。出使大臣往来问答,朝发夕至,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以下对该段材料所含历史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电报的作用已经显现在中国近代战争中

B. 电报的使用有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

C. 通过电报传递信息在当时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D. 电报的使用有助于清政府及时了解国际动态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近代以来交通工具更新的表现,错误的是

A. 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较显著

B. 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代步工具

C. 整个民国时期,人力车与电车、公车汽车长期并存

D.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20世纪初

 

查看答案

1906年,某报道说:“(天律)电车开驶而后,旅行即便,界价尤廉,境内欢迎……座间客满,肩为之摩,甚至有无甚要事姑借以游览者。”这一报道

A. 揭示了电车已成为大众化工具

B. 强调了电车深受人们的青睐

C. 重在说明电车具有大量的优点

D. 表明电车取代原有出行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